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蝗蟲

蘋論:從《蝗蟲天下》看中港價值觀變遷2011年05月11日

前天,本報頭條新聞是:浸會醫院狂收孕婦;昨天,本報頭條是炒賣奶粉,廉署拘 18人。兩則頭條新聞,都與內地客在香港的行為有關。使人不安的是,內地客對香港的侵擾,已不僅是資源爭奪,而是影響香港社會的價值觀:私家醫院為錢而濫收孕婦,有信譽的超市也難遏制賄賂的內地歪風了。香港社會價值觀漸被扭曲,也從輿論中看到。 66歲朱婆婆挑戰港珠澳大橋的環評報告,香港建制派和親中報紙,批評司法覆核拖延了工程進度,阻礙香港經濟發展。相反,內地傳媒及網民,反而認為,如果內地一個老太太可以挑戰政府,連年不斷出現的拆遷暴力和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胡佳、譚作人、趙連海、艾未未和一批維權律師不正是為了維護憲法保障的人民權利,而被當局扣押、判刑嗎?二月底,香港有人創作出網絡歌曲《蝗蟲天下》。在公開媒體幾乎完全沒有提及的情況下,短短兩個多月, YouTube點擊量至昨日為止已達 377,000多。使人感意外的,倒是內地媒體《南方週末》在 4月 30日刊出一篇長篇報道:《全港爭議內地新移民,香港不高興?》客觀而中肯地報道香港圍繞着應不應給新移民派 6,000元的問題,所產生的社會分化,並提到了《蝗蟲天下》這首歌。報道指香港中大學生 Lawrence在 Facebook加入了一個小組「香港本土力量」,宗旨是:反對向新移民派發福利。加入的組員「以核裂變的速度升級」。 3月 8日, Facebook另一小組成立,提出「新移民沒權拿 6,000元,這是永久居民獨有的福利,籌足十萬人支持給你看」。不到一周,組員達 8萬人。《蝗蟲天下》這首網絡歌曲,不是針對新移民,而是針對內地客來港搶奪資源的。它把內地客比作蝗蟲,「餐廳酒店商舖內亂叫喧嘩」,「懷孕入境搶獲身份證」,「每天講中國多好對着我洗腦」,「不可一世口氣大話語輕佻,『如沒有中國關照,香港已經死了』。」,「香港已給那害蟲逐寸收購」,「炒地都不夠,炒車炒水貨炒樓」,「難保有天把假貨從中國運來讓人選購」……。《南方週末》指出,用「內地+香港+資源」為關鍵詞搜索,這幾年港媒的網頁鏈接,都是「內地人到港搶購奶粉導致斷貨」,「內地富豪到港狂掃豪宅炒高樓價」,「越來越多內地孕婦來港生子以致本地媽媽沒有床位」,「 2011年誕生的第一個香港寶寶,父母雙方竟然都是內地人……」。以下這段話,說得中肯:「在內地人的邏輯中,這些現象是經濟寬裕,消費力上升的生活方式;是天天在身邊上演,見慣不怪的常態;是內地食品危機與商家信用破產背景下的最優選擇。「但在香港主流社會看來,這都是些在極短時間積累起財富、修養與習慣還停留在農業社會的暴發戶的壞習氣。這導致迅速富裕起來的內地人不僅是過來搶奪資源,還不可避免地帶來各種不良影響。「在他們看來,內地人的確不再是受人嘲笑的對象『阿燦』,但卻成了讓人心生恐懼的『蝗蟲』。」《蝗蟲天下》儘管引起香港不少人的共鳴,但香港人的留言都認為罵得「太過份」,忘記了香港人大部份也是從內地來的……。但過份也屬言論自由。
相反,在《南方週末》這篇報道的內地網民留言,卻說了公道話:「內地人移民香港其實是因為香港有比大陸更好的發展空間,更多的公平,享受到更多的公民權利。到港產子也是為了自己的兒女以後面對更公平的對待。這映射了內地公平制度的缺失。」「內地人往往抱着一種『我是爺我來香港打救你們死賤港燦』的心態,想不惹人反感也難。」「既然北京都在歧視外地戶籍,我們又有甚麼理由來指摘香港排斥自己的『同胞』呢?其實我們最大問題是我們對這個國家的 zf(政府)缺乏認同感,甚至心懷畏懼。」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官員、香港建制派以至一批學者和大部份傳媒,為了錢為了權為了畏懼中國的強勢,不惜昧住良心,犧牲香港固有的價值觀,《蝗蟲天下》這首歌自然也沒有人敢提了。而內地傳媒,反而有站在民眾利益的立場,客觀報道《蝗蟲天下》,網民也表達出對香港社會價值觀的嚮往。兩種價值觀的權錢價值觀,是站在高牆一邊;而以人為本的人文價值觀則站在雞蛋(人民)一邊。香港社會看來不易抵受如狼似虎的權錢價值觀的衝擊。若再沒有人唱出《蝗蟲天下》,香港將被蠶食殆盡。相反,內地社會價值觀因對政權反感正發生微妙變遷。


Frankly I don't care how do they have their mindsets changed or improved, what I really care is how a place who belongs to us can stay as beautiful and peaceful as it used to be. Simply from the fact is THEY RUINED EVERYTHING HE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