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
2011年05月02日 蘋果日報
「最低工資」惹得紛爭不斷,「關愛基金」也不知如何收檔。「關愛基金」由香港各大富豪捐出五十億,再由特府慷納稅人之慨,掏出五十億。「關愛基金」剛出籠,就被民間定性為「贖罪券」,捐錢越多,富豪的罪越大,世上沒有拿錢出來給自己買一個罪犯銜頭的蠢人。特府做大慈善家,捐錢的富豪是罪人,一聽到「贖罪券」三個字,在道德上,即刻可以拒捐。然後,「關愛基金」花在什麼地方?其中一項,每派三千元,讓清貧子弟參加「遊學團」。三千元能「遊學」什麼地方?除了廣州東莞,最多到張家界;以大陸大城市的物價,北京上海也去不了。但香港的「清貧子弟」,許多是新移民。他們的父母,本來就從深圳東莞跑過來,給他三千元,叫他「遊學」佛山祖廟,是不是對清貧移民的歧視呢?人望高處,他們也想像香港中產階級的小孩,能去西方文明國家的倫敦、巴黎、米蘭「遊學」,而且家長陪同,隨行照顧替小孩綁鞋帶,看完羅浮宮的蒙娜麗莎真蹟,就可以 LV掃貨。關愛基金的三千元「遊學」津貼,能「遊」到哪裏?深圳的世界之窗,還是羅湖城購物商場?「遊學」是白人國家的教育奢侈品,人家課室裏的教育好,才把小孩帶到課室外。特區的教育,公認還沒開化到這個狀態。三千元津貼清貧子女「遊學」,不如津貼天水圍和屯門的清貧家庭訂看有線電視和 now──裝一隻盒機,就可以跟羅便臣道的中產階級一樣,看到英美文明國家的「優質」節目:國家地理頻道、 Discovery、 BBC自然紀錄片,讓清貧子女,坐在家裏,免受愚昧洗腦,精神「遊學」,而且兩大知識份子高級收費電視台的富豪老闆,不是買贖罪券,錢繞一個圈,又回籠自己的口袋,這才會捐出來嘛。
(陶傑)
自問從未有現今同學如此幸運可以遊學或者考慮遊學又或者想去遊學, 今時今日我仍然健在自食其力. 重點是遊學的目的是擴大青年的眼光, 認識朋友及文化, 自理能力提升. 如果家中小朋友本身眼光極短極窄, 只限在家和阿媽玩及打機, 另從不參與社交團體活動, 另自理能力極低, 不懂大小便更衣洗澡, 本人認為遊學絕對垃圾. 當小朋友連自己身在何方, 目的未明, 手拿iphone/psp/爆旋xx就稱去遊學, 父母老師不如切切實實做好份內事更好.
在社會生存, 性格,社交能力及學歷為基礎, 小朋友仍是先學行才學走好.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