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後八十後九十後,不同年代的人也在比較,比較誰的薪金較高,誰的房子較大,說來說去還是錢的問題。
小學,寫「我的志願」不外乎是醫生律師會計師。
中學,我們開始知道有設計師、建築師、物流業。
大學,我們知道最賺錢的行業是投資銀行、基金經理、私人執業醫生。
是香港的環境,亦是父母的教導,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被父母灌輸了一種概念「細時不讀書,大個做運輸」。
生活在香港,沒有學歷沒有父母的庇蔭,要發達不是一件易事,亦坦白說,很多父母一直只教導自己要讀好書找份好工,反而從沒有教導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或是教導創業來自己當老闆。
之前收看了一個電視節目,內裡講述一個前甲組足球員,因為薪金不能維持生活,故此轉行做健身教練,他還說有些足球員亦已轉做保險或地產經紀,我不禁的思索了一下,現今的香港除了他人所說的腳踏實地,香港還有「夢想」這兩個字嗎?
七十後八十後九十後,不同年代的人也在比較,比較誰的薪金較高,誰的房子較大,說來說去還是錢的問題。
在香港,錢是評定一個人成敗的標準。
在香港,識讀寫流利英文是評定一個人優越的標準。
可悲。
我們大概忘記了什麼叫做「因材施教」,在香港只有會考高考文憑試拿A的天才,讀書成績不佳的「運動天才」「畫畫天才」才香港也可能因大環境使然而變成一個碌碌無為的庸才。
香港不會有另一個朗拿度。
香港不會有另一個畢加索。
香港不會有另一個鳥山明。
香港沒有夢想,只有銀行家打工仔或生意人。
感慨說句「世界很大,香港太小」。
Source: Link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