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沉淪香港

2011年10月05日 蘋果日報

又有人高叫「救救孩子」,但這次不是要求香港人減少浪費、停食魚翅,或者不要填海建屋,摧毀郊野公園,而是要求抵制一張免費報紙,因為內容宣淫。「救救孩子」由西方環保團體發起,英文 Save the Children。但把 Children這個字翻譯成「孩子」,是入鄉隨俗的聰明辦法,為甚麼不是「救救兒童」?兒童是人家的,只有自己的才叫「孩子」,「救救孩子」這四個字,是假設跟中國的家長講兒童,他們聽不進去。西方環保團體吶喊救救兒童,擔憂人類若不改變目前驕奢浪費的生活方式,下一代再無生存空間,土裏種不出糧食,樹上結不出果子,水不能喝,空氣有毒,陰霾蔽日,人類自取滅亡。少一張免費報紙,能不能救起孩子?是一個更加有趣的問題。正如「港男港女」已成負面標籤,日漸長大的「港孩」,也勢將淪為港男港女,因為香港這個城市,自九七主權移交至今,浪費了十多年寶貴的時間,至今毫無寸進,陷於炒股炒樓的偽繁榮,而不能擺脫賺快錢走人的過客心態。港女的夢想是嫁有錢人,港男的夢想是發達,他們給港孩又留有甚麼選擇?羅馬非一日建成,這種港男港女的特色,也有好多年的累積:當這個城市處處地盤打樁,填海造路,習慣喧嘩,容不下安靜;全民捧讀八卦雜誌講飲講食,主婦追看爭產電視劇,排斥思考;女人迷戀物質消費,男人沉溺北上尋歡,唾棄愛情,當這一切都是生活常態,不可以指望下一代突然懂得思考,擁有創意,明辨是非,還活得有情有義──救救孩子,不就是想他們這樣?但中國的社會傳統一直都以金銀滿屋、子孫滿堂為人生的終極目標,不曾思考過下一代生活到底需要甚麼,喝的水,呼吸的空氣,食物有沒有毒,窗外看不看得見一片綠野,聽不聽得見鳥叫?還有做人有沒有辦法追求夢想,能不能找到愛情,心靈會不會得到滿足?這一切人生的疑問,並不在中國家長的心上。救救孩子?一切沒得救了,包括這個社會。
陶傑) *********************************************


一直都支持陶傑, 不論是華人社會中少有的西歐(英國)紳士之氣, 或是那種敢放下身段自嘲的幽默, 但老實說, 陶先生不是聖人, 一樣有做不當的時候, 從前的"奴隸國子民"到今時今日的"爽報"不文笑話.

有時, 嘲諷不一定要這樣激罷.

文章的主題是孩子, 實在是陶先生希望以嘲諷方式洗掉文章被評為不雅之污名.

個人贊成:
- 香港浪費了很多時間, 沒有改進, 只有沉淪
- 港男港女港孩問題實在不理想
- 問題不是一朝造成, 而是多年累積, 一代不好連累下一代
- "一切沒得救了,包括這個社會"

個人反對:
- 浪費/魚翅/填海建屋/摧毀郊野公園/抵制(太多)免費報紙......每件事都由個人做起, 直至改變世界, 否則世界沉淪得更快


再次聽到很多香港沉淪之論, 現實如此, 重點當然是我們還真愛我們的香港嗎? 一直見證文化經濟民生教育福利秩序和人民質素加速變壞, 我們還選擇繼續購物享受北上爭奪利益物質嗎? 想想為何大家口中會掛著"都係以前既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