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really "like" him pretending to be a star before his court trial, however, it's difficult to not to admire his ability.
小時候,陳志雲的志願是當英國首相。
十二歲,他身高不足五呎,體重逾一百四十磅,看着自己胖嘟嘟的
樣子,怎也不似掌權人。
「靚冇我份,從未做過風頭躉,日日放學就返屋企。」
九一年,他由影視處過檔商台,告別廣播生涯。偏偏當他不用再避
fans,才能減磅成功。
全因施南生的當頭棒喝,「她對我說:『乜你肥成咁,離晒
譜,咁冇自律口架。』」
「自律」二字直中他心坎,他想:「若自己都不能控制到自己
身體,那我怎能控制到工作!」
自此嚴守高卡低脂的飲食方法,吃全素,每日跑步一小時。由
高峰期的二百二十磅,減到現在的一百六十磅。
「你太肥,出來工作,別人會對你沒信心。你咁論盡,自己都行唔
郁,又怎能令人信服!」
現在他一舉手一投足都滿有自信,兼任節目主持,算是還自己
一個機會。
「當初收費台的余詠珊提議我做主持,是希望引起話題。我預
了有批評,我假設意見都是善意的,相反若是惡意的,更加不用生
氣,不要因別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
陳志雲很注重儀表,這天他便花了四十分鐘化妝、set頭。同時修了
甲,十指塗上薄薄的透明甲油。
取笑他貪靚,他幽自己一默:「我都唔靚,點貪到呢!」
他的長處是懂得取笑自己,將弱點變為優勢。
「尤其我小時候是個肥仔,到今天都不是靚仔。以前有畀人笑
口架,但擺自己上枱,可以帶給別人歡樂。」
他說做人要識得攀上去,亦要懂得步下來。
第一,改變自己的搏殺文化,學吓鬼佬咁,食少啲著少啲輕輕鬆就滿足,呢個係最「雞」的選擇,勝在易做。第二,維持搏殺文化,早早北上搵機會,大陸咁大,地區有差距,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這些人均產值在10000萬美元上下的城市,競爭開始白熱化,港人唔係咁易爭。在次一級即人均產值5000美元或以下的城市,搵機會會易啲。呢個方法好進取,但係要付出的代價亦好大。第三,安於現狀在香港打工,做嘢交足功課,但唔好望好似上一代咁易升職,但在個人投資、子女教育上下功夫,希望維持自己的理財競爭力,維持仔女搵食的競爭力。
Adopted from Headline daily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127小時
導遊阿蓉
導遊阿蓉與同胞團友大打出手已發生多日, 由事件開始以為一名本地導遊疑似導遊阿珍般強迫內地同胞在指定地點消費以賺取佣金, 到最後發現原來兩人同為內地同志以及聲稱為本地旅行社以現金解決事件, 峰迴路轉. 看過很多人的評論, 有獨立時事評論員, 政府官員, 第三者監管機構等, 得出的結論是:
- 說到尾, 大陸人都是講錢, 錢收了就不打官司; 錢給了, 旅行社就可繼續做生意. 打人不打人, 一點都不重要.
- 李純恩說得對, 整件事其實和內地每天發生的打人搶錢及國內自由行一樣, 本應不足為其, 只是事件發生在香港 (以及之後的內地團友在澳門打一名操內地口音又聲稱為澳門本地導遊), 即時被CCTV及千千萬萬的同胞認為香港與內地不融洽, 社會風氣差, 旅遊業丕變. 大陸同胞在吹水之餘未有察覺自己原來和他們兩方一樣, 一樣都是大陸同胞, 都是貪錢要面格衰.
- 不論事件三方是否大陸人, 亦不論最後用何方法解決, 其實對本地香港人只有好處 (見下文), 打得愈勁愈好.
- 香港人, 你們想同千千萬萬同胞一起搶奶粉日用品, 還是低聲下氣給他們一巴一巴打過來再用錢掉向你, 可能大家以為我們無選擇, 其實我們每一個行為都有影響. 應該怎樣對他們, 應該怎影響他們再來不再來, 我們有太多選擇.
蓉勇之喜
2011年02月12日
刁民街頭扭打互毆引起圍觀,在人類學上,不應該成為新聞,因此,香港旅遊業的新春「蓉勇大戰」,最終導致旅行社向大陸客磕頭賠款十二萬的「不平等條約」,竟然引起哄動,是一個社會不成熟的表現。為什麼?首先是中國的學者時時搖頭擺腦說:即使人的質素本來好,有一壞的制度,再好的人也會變壞。那麼「零團費」,就是一個壞的制度了。奇怪的是,這個壞制度,這次終於破例,既不是什麼馬列主義,也不是前殖民地的什麼司法獨立,和文官治港等是「西方國家有先例」、從白人國家抄襲過來的制度,而是百分百中國人自己的「原創」。香港人自己一發揮「創意」,即如此新奇,那麼發生大陸遊客與新移民導遊互毆的活劇,正常得不得了,更加沒得好講。然後是這十三年來的「背靠祖國」,更是特區政府制定、全港市民附和的「基本國策」。祖國消費客的行為,四五十歲這一代,他們從文革年代毛語錄的赤貧跨進改革世紀 LV和 Chanel的暴富,心理不平衡,是這個樣子。九○後江澤民時代出生的中國人,一生下來就很富有了,都有得讀書,見識過世界,如果你不信世上有「小農 DNA」這回事,再過二十年,大陸遊客的行為就會有所進化而「正常化」的,那時,香港人反倒會懷念「阿勇打阿蓉」的「集體回憶」,無論獅子山下還是廣東道上,時間會令一切辛酸變甜,這一切不快,都會變成「歲月情懷」。如果相信基因說,那重溫一點達爾文的通識,深入明白森林定律、物競天擇,更不必憤怒而哀號。肯尼亞動物遷徙,獅子過河,擒吃一頭羊,你會搥胸頓足嗎?凡事都要 Positive一點─大陸中央台趁機抹黑香港旅遊業,也是天大好事,因為只有兩種結果:第一,如果你認為大陸人民都不相信官方喉舌,中國官方說東的,「老百姓」都知道該往西跑,例如人民日報說奶粉很安全或天安門廣場沒死過一個人之類,那麼中央台越把香港抹黑,大陸人民越要用腳和用現鈔逆反投票,不要擔心,香港旅遊生意只會更好。第二,是大陸人民都擁護共產黨、相信中央台,聽信了,真的不來掃貨了,那麼香港一片清靜,少了許多喧嘩,奶粉和衞生棉的價格和供應都穩定,不也一樣是好?很簡單的邏輯常識,對不對?蓉勇大戰絕不是「醜聞」,而是兔年開跑的最強喜事。
(陶傑)
關香港什麼事?
2011年02月12日
大陸刁遊客與香港惡導遊打架,上了幾天報紙新聞。據說事情還驚動了北京中央電視台,報道之時,說事件令香港旅遊業蒙羞。香港旅遊業?你看看最近「出事」的那些什麼「惡珍」、「惡蓉」,她們也可入「香港旅遊業」的賬嗎?再說得明白一點,許多為「大陸遊客」組團並提供購物一條龍服務的人,從事的雖是旅遊業,但不是「香港旅遊業」,而是「大陸旅遊業」,他們不過是把辦公地點和表演舞台搬到了香港而已。這類「旅行團」,從組團到接團到購物,基本上是由大陸同胞服務大陸同胞,做的好,是大陸同胞接待了大陸同胞,出了事,是大陸同胞坑了大陸同胞。這個「大陸同胞」的意思,並非一張身份證,而是意識。如今這些「香港遊」的旅遊團,不管是參團的人還是接團的人,所作所為,又哪有一點香港的意識和香港的作風?塘水滾塘魚,塘魚滾塘水,滾來滾去,都是自己友。真正的香港導遊,普通話都說不清楚,怎還有能力那麼流利地「辱罵」大陸遊客,那麼流利地跟大陸遊客吵架?香港的旅遊議會和高官們,不用再裝謙虛裝孫子,只要好好搜集一下資料,呈報給中央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下次再報道的時候,就會比較具體地說:「一個福建導遊跟一個安徽遊客在香港旅遊巴士上發生衝突─」這樣,「香港旅遊業」就脫難了。
(李純恩)
- 說到尾, 大陸人都是講錢, 錢收了就不打官司; 錢給了, 旅行社就可繼續做生意. 打人不打人, 一點都不重要.
- 李純恩說得對, 整件事其實和內地每天發生的打人搶錢及國內自由行一樣, 本應不足為其, 只是事件發生在香港 (以及之後的內地團友在澳門打一名操內地口音又聲稱為澳門本地導遊), 即時被CCTV及千千萬萬的同胞認為香港與內地不融洽, 社會風氣差, 旅遊業丕變. 大陸同胞在吹水之餘未有察覺自己原來和他們兩方一樣, 一樣都是大陸同胞, 都是貪錢要面格衰.
- 不論事件三方是否大陸人, 亦不論最後用何方法解決, 其實對本地香港人只有好處 (見下文), 打得愈勁愈好.
- 香港人, 你們想同千千萬萬同胞一起搶奶粉日用品, 還是低聲下氣給他們一巴一巴打過來再用錢掉向你, 可能大家以為我們無選擇, 其實我們每一個行為都有影響. 應該怎樣對他們, 應該怎影響他們再來不再來, 我們有太多選擇.
蓉勇之喜
2011年02月12日
刁民街頭扭打互毆引起圍觀,在人類學上,不應該成為新聞,因此,香港旅遊業的新春「蓉勇大戰」,最終導致旅行社向大陸客磕頭賠款十二萬的「不平等條約」,竟然引起哄動,是一個社會不成熟的表現。為什麼?首先是中國的學者時時搖頭擺腦說:即使人的質素本來好,有一壞的制度,再好的人也會變壞。那麼「零團費」,就是一個壞的制度了。奇怪的是,這個壞制度,這次終於破例,既不是什麼馬列主義,也不是前殖民地的什麼司法獨立,和文官治港等是「西方國家有先例」、從白人國家抄襲過來的制度,而是百分百中國人自己的「原創」。香港人自己一發揮「創意」,即如此新奇,那麼發生大陸遊客與新移民導遊互毆的活劇,正常得不得了,更加沒得好講。然後是這十三年來的「背靠祖國」,更是特區政府制定、全港市民附和的「基本國策」。祖國消費客的行為,四五十歲這一代,他們從文革年代毛語錄的赤貧跨進改革世紀 LV和 Chanel的暴富,心理不平衡,是這個樣子。九○後江澤民時代出生的中國人,一生下來就很富有了,都有得讀書,見識過世界,如果你不信世上有「小農 DNA」這回事,再過二十年,大陸遊客的行為就會有所進化而「正常化」的,那時,香港人反倒會懷念「阿勇打阿蓉」的「集體回憶」,無論獅子山下還是廣東道上,時間會令一切辛酸變甜,這一切不快,都會變成「歲月情懷」。如果相信基因說,那重溫一點達爾文的通識,深入明白森林定律、物競天擇,更不必憤怒而哀號。肯尼亞動物遷徙,獅子過河,擒吃一頭羊,你會搥胸頓足嗎?凡事都要 Positive一點─大陸中央台趁機抹黑香港旅遊業,也是天大好事,因為只有兩種結果:第一,如果你認為大陸人民都不相信官方喉舌,中國官方說東的,「老百姓」都知道該往西跑,例如人民日報說奶粉很安全或天安門廣場沒死過一個人之類,那麼中央台越把香港抹黑,大陸人民越要用腳和用現鈔逆反投票,不要擔心,香港旅遊生意只會更好。第二,是大陸人民都擁護共產黨、相信中央台,聽信了,真的不來掃貨了,那麼香港一片清靜,少了許多喧嘩,奶粉和衞生棉的價格和供應都穩定,不也一樣是好?很簡單的邏輯常識,對不對?蓉勇大戰絕不是「醜聞」,而是兔年開跑的最強喜事。
(陶傑)
關香港什麼事?
2011年02月12日
大陸刁遊客與香港惡導遊打架,上了幾天報紙新聞。據說事情還驚動了北京中央電視台,報道之時,說事件令香港旅遊業蒙羞。香港旅遊業?你看看最近「出事」的那些什麼「惡珍」、「惡蓉」,她們也可入「香港旅遊業」的賬嗎?再說得明白一點,許多為「大陸遊客」組團並提供購物一條龍服務的人,從事的雖是旅遊業,但不是「香港旅遊業」,而是「大陸旅遊業」,他們不過是把辦公地點和表演舞台搬到了香港而已。這類「旅行團」,從組團到接團到購物,基本上是由大陸同胞服務大陸同胞,做的好,是大陸同胞接待了大陸同胞,出了事,是大陸同胞坑了大陸同胞。這個「大陸同胞」的意思,並非一張身份證,而是意識。如今這些「香港遊」的旅遊團,不管是參團的人還是接團的人,所作所為,又哪有一點香港的意識和香港的作風?塘水滾塘魚,塘魚滾塘水,滾來滾去,都是自己友。真正的香港導遊,普通話都說不清楚,怎還有能力那麼流利地「辱罵」大陸遊客,那麼流利地跟大陸遊客吵架?香港的旅遊議會和高官們,不用再裝謙虛裝孫子,只要好好搜集一下資料,呈報給中央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下次再報道的時候,就會比較具體地說:「一個福建導遊跟一個安徽遊客在香港旅遊巴士上發生衝突─」這樣,「香港旅遊業」就脫難了。
(李純恩)
國恥
中國人除了在奧運會時主場以技術性擊倒洋鬼子打兵兵球之外, 就是沒有那顆真正愛國尊重自己身分的心, 世上任何的東西只要給他們知曉, 那東西就會步向滅亡. 面是別人給你經濟在幾十年後起飛的, 但架是你們只自在他人面前掉的.
掃貨奇遇
2011年01月28日 蘋果
政府花幾千萬美金,再吹哨子召集幾十個「精英」站台賣廣告,在美國的電視台廣播,但下面的「國民」不合作,這些錢也是白花的。日本政府從來不必在美國做廣告,清除轟炸珍珠港以來的民間敵視,因為日本國民出外旅遊,衣着端莊、文靜優雅,旅行團一到歐美城市,不是搶先到 Gucci去哄搶名牌,而是到美術博物館參觀。六七十歲的阿婆,拿着筆記本,必恭必敬筆錄導遊在馬諦斯一幅畫面前解說,面對文明,面露由衷的虔誠。公民如果質素高,可以給「國家」省許多拼了吃奶勁的錢。相反,如果當權者要花這種寃枉錢,因為蟻民還沒進化成公民,統治者也有責任。譬如最近,有一位朋友從維也納回來,目擊彼處一家百貨公司,出了點不愉快事件。三數名中國遊客,在一個櫃枱前發現展示的指甲鉗子,鋼質明亮,告訴售貨員,他想買五十把。女售貨員一楞。指甲鉗子,是日常生活的零售小品,一般人只會買一把,但這位中國人,卻要掃貨五十。櫃枱上沒那麼多貨,她要往倉庫去找。中國人這一掃貨,就打破了人家小國寡民悠閒生活的常規。女售貨員只有離開崗位,到十萬八千里外的另一個部門慢慢找存貨。本地許多顧客,想在這個櫃枱前買其他小東西,就要排隊乾等。等了半天,女售貨員把幾隻小紙皮箱的指甲鉗子抬下來了,中國遊客付鈔都包下,但告訴她,在她離開期間,又看中了一把開罐頭開酒瓶的多用小刀,也想買三十把。售貨員小姐只有再離開崗位。這時,後面排隊的本地顧客越來越多,怒目相向,怨聲載道,投訴:你來掃貨,回國倒賣,貴國連一隻指甲鉗子,也沒有貨真價實的公信力,買這種小東西,只限零售,沒想過批發轉賣,你們躭誤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和諧。但中國人說:你們歐美,不是金融風暴,很窮嗎?你們不是等我們的消費來救命嗎?老子來買指甲鉗小刀,一買三五十把,就是來救你們經濟的,擺什麼臭架子?所謂國家形象,應該怎樣向這種大款的豪客解說?他們的生命意義,除了飲食,就是購物,別無其餘,合二為一,即只一個「錢」字。難怪他相信國家形象可以用錢買回來,不幸錢花得越多,好像越事與願違,這個世界,看似簡單,其實很深奧。
(陶傑)
掃貨奇遇
2011年01月28日 蘋果
政府花幾千萬美金,再吹哨子召集幾十個「精英」站台賣廣告,在美國的電視台廣播,但下面的「國民」不合作,這些錢也是白花的。日本政府從來不必在美國做廣告,清除轟炸珍珠港以來的民間敵視,因為日本國民出外旅遊,衣着端莊、文靜優雅,旅行團一到歐美城市,不是搶先到 Gucci去哄搶名牌,而是到美術博物館參觀。六七十歲的阿婆,拿着筆記本,必恭必敬筆錄導遊在馬諦斯一幅畫面前解說,面對文明,面露由衷的虔誠。公民如果質素高,可以給「國家」省許多拼了吃奶勁的錢。相反,如果當權者要花這種寃枉錢,因為蟻民還沒進化成公民,統治者也有責任。譬如最近,有一位朋友從維也納回來,目擊彼處一家百貨公司,出了點不愉快事件。三數名中國遊客,在一個櫃枱前發現展示的指甲鉗子,鋼質明亮,告訴售貨員,他想買五十把。女售貨員一楞。指甲鉗子,是日常生活的零售小品,一般人只會買一把,但這位中國人,卻要掃貨五十。櫃枱上沒那麼多貨,她要往倉庫去找。中國人這一掃貨,就打破了人家小國寡民悠閒生活的常規。女售貨員只有離開崗位,到十萬八千里外的另一個部門慢慢找存貨。本地許多顧客,想在這個櫃枱前買其他小東西,就要排隊乾等。等了半天,女售貨員把幾隻小紙皮箱的指甲鉗子抬下來了,中國遊客付鈔都包下,但告訴她,在她離開期間,又看中了一把開罐頭開酒瓶的多用小刀,也想買三十把。售貨員小姐只有再離開崗位。這時,後面排隊的本地顧客越來越多,怒目相向,怨聲載道,投訴:你來掃貨,回國倒賣,貴國連一隻指甲鉗子,也沒有貨真價實的公信力,買這種小東西,只限零售,沒想過批發轉賣,你們躭誤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和諧。但中國人說:你們歐美,不是金融風暴,很窮嗎?你們不是等我們的消費來救命嗎?老子來買指甲鉗小刀,一買三五十把,就是來救你們經濟的,擺什麼臭架子?所謂國家形象,應該怎樣向這種大款的豪客解說?他們的生命意義,除了飲食,就是購物,別無其餘,合二為一,即只一個「錢」字。難怪他相信國家形象可以用錢買回來,不幸錢花得越多,好像越事與願違,這個世界,看似簡單,其實很深奧。
(陶傑)
訂閱:
文章 (Atom)